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培林表示,中国社会学对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持续关注是中国社会学得以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目前,中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有什么标志性的特征,会对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通过结构改进和社会治理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都急需得到社会学界同仁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8月26日上午,由中国社会学会主办、厦门大学承办的中国社会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在厦门大学线上开幕。本次年会的主题为“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与社会学新使命”,来自全国高校与科研机构2100余名专家学者线上观看会议直播。
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表示,厦门大学社会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在林惠祥等前辈学者奠定的坚实基础上,相关学科和专业积累了丰硕的科研和教学成果,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术风格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建院三年来,以务实的态度、奋斗的姿态、创新的精神加速发展,打造了一支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开展了多项有利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张宗益希望借助本次年会,各位专家学者能够通过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产出一批回应真问题的好文章,从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战略需求,助益社会的良序运行。
本届年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厦门大学设立开幕式主会场直播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设立开幕式分会场,其他专家学者和师生在线上实名注册参会。年会在全国共设置83个分论坛,议题丰富、角度多样,紧密围绕“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与社会学新使命”主题,从党和国家的实践需要出发,科学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充分体现社会学的学科使命和社会学学者的时代担当。本届年会拟于今年11月在厦门大学召开闭幕式、年度理事会议。(东南网 记者 刘玮 通讯员 谢晨馨)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陈光金表示,本次年会经审核确定的参会论文共3045篇,这个数字创下了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参会论文数量的新纪录,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学事业发展的新气象。他提出,在新阶段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学,从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看,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为努力建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学的理论体系;致力发展适合中国社会学理论和经验研究的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体系;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教材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蔡昉以“社会(学)问题的经济学投射——破解‘索洛悖论'和‘凯恩斯悖论'”为题,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院长、教授胡荣以“人的需要与社会单位的形成”为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杨典以“资本、权力与文化:金融化与资本无序扩张的制度逻辑”为题,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郑莉以“承认的观念史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为题,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黄晓春以“党建引领与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为题,在线分享了他们的学术观点与最新研究成果。
开幕式的主题报告环节,由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王天夫主持。
来源:东南网
Copyright © 2021 《东南学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